服務項目

  • 美容牙科
  • 牙周病
  • 植牙專科
  • 全口重建
 

學經歷

  • 臺灣大學牙醫學學士
  • 臺大醫院牙周病科兼任主治醫師暨臨床指導醫師
  • 臺灣大學牙醫學系牙周病學碩士班
  • 臺大醫院牙周病暨人工植牙專科研究訓練
  • 美國哈佛大學審美人工植牙專科研究訓練
  • 臺北市牙科植體學學會理事暨學術主委
  • AOIT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專科醫師
  • 亞太植牙醫學會理事
  •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理事
  • 台大楓城校友會 理事
  • WCLI 國際雷射醫學會 專科醫師
  • 臺大醫院繼續教育中心助教
  •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學術委員學術副主委
  • 隱適美認證醫師 宜可麗隱形矯正認證醫師
  • 國際植牙醫學會 ITI internation team for implantology  
 

專長

  • 美容牙科(冷光美白 / 居家美白)、全瓷貼片、全瓷牙冠
  • 牙周病治療 / 牙周美容治療( 牙根覆蓋術 / 前牙美學/ 牙周美容手術 / 牙周組織再生手術 )
  • 人工植牙/齒槽骨重建術/引導骨再生手術 
  • 全口重建 
  • 數位植牙重建

醫師介紹

鄭聖達醫師擁有豐富的牙醫專業經驗,幫您把牙齒治療好同時也為您打造更高層次與細膩的牙齒美感,替您找回自信與美麗。除了持續鑽研進修,提升技術層面和治療流程,更帶領專業牙醫團隊創造溫馨的台北雅偲牙醫診所,為病患提供舒適美好的看牙經驗,讓病患體會到的用心與貼心。

鄭聖達醫師表示植牙前必須掌握植體的長度、植入的角度、平行度,並能與骨基緊密結合,導引板和植牙導航系統都能幫助醫師操作植牙更順利,但醫師的專業與經驗仍是不可缺的,尤其有些牙位其條件環境較差,植牙的深度與骨頭、神經血管的距離較近,手術難度較高,若不慎鑽孔時碰到神經或血管就會出血、甚至麻痺,藉由導引板和植牙導航系統能讓醫師對於神經血管的位置定位精準並縮短手術時間,避免產生後續的併發症。

植牙過程搭配新技術如影像檢查配合儀器植牙定位,採用導引植牙的方式,就能增加手術預期性、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此外以3D影像搭配植牙導航系統,搭配口內手術導引板,依據術前制定的治療計畫,能精準針對植牙預計鑽孔的位置,在術中可及時調整校正方向位置是否正確,能降低誤差值。針對3顆以上缺牙或All on 4、All on 6全口重建植牙,藉助導引板植牙或植牙導航系統,都有助定位精準、提升植牙安全性。


個人榮耀及發表文獻

2020 11/8 亞太植牙醫學會 植牙基礎班 第二班 硬組織處理 學術演講

2020 03/22 植牙相關硬組織處理 如何正確的診斷與執行植牙齒槽骨重建術

2020/01/19 亞太植牙醫學會 數位植牙與數位牙科應用 與實作課程

2019/11/8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 淺談雷射數位與前牙美學的應用

2019/9/30 臺大醫院植牙牙周在教育課程 進階班 硬組織處理

2017 10/01臺大醫院植牙牙周在教育課程 進階班 硬組織處理

2017/09/19 當代牙科全口重建跨科協同講座-植牙硬組織 嚴重齒槽骨重建術 

2016/09/30 當代植牙影音書 硬組織重建主編 暨困難案例實作影音

2015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 軟硬組織重建 不同影組織重建術式比較

2015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2015學術研討會 鄭聖達醫師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Ridge Augmnetation

2014 台北市牙醫師公會 上顎竇重建 鼻竇增高手術注意與併發症處理

2013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 笫九屆笫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報告 笫二名

2013/03/16 ITI 春季讀書會 互動式病例 主講

2013/01/06 台北市植牙醫學會 iti 會員學術活動演講

2012/11/25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 笫九屆笫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報告 笫一名

2012/09 AAO2012 笫八屆國際亞洲骨整合醫學會 口頭論文報告 – 優選

2012/07/28 台灣亞太植牙學會-學術大會 臨床病例展示

『 不同材料於鼻竇增高術中的吸收速率臨床比較  The resorption rate of different grafting materials(Cerasorb ,Bio-Oss) used for maxillary sinus augmentation』

2012-08-05 AOIT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 專審會 植牙跨科協同治療 及 病例討論會

2012/08/02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 學術研討會 病例報告

牙周再生手術 不同再生材料與術式的比較協同治療專科臨床病例研討

2012-03-24 台灣牙周病學會 北區病例討論會 病例報告

臨床觀察不同材料於牙周組織再生以及上顎區側窗開口手術 不同骨粉術後病例研討


專欄文章

牙周病與植牙

隨著植體材料和植牙技術的進步,以植牙的方式修復缺齒來重建咀嚼功能和美觀,已是1種普遍的醫療方式。儘管人工植牙技術已臻至成熟,仍有不可輕忽的風險,包括部分病患可能面臨上顎植牙恐造成上顎竇穿孔感染或下顎植牙可能傷及齒槽骨神經等風險,但現今藉由高科技的數位導航和藍光植牙的輔助,已大幅提高植牙安全性。(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2020-10-20)

牙科醫師鄭聖達表示,通常植牙前需經過評估是否適合植牙,例如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先天性免疫疾患以及骨質疏鬆症服用骨鬆藥物恐影響骨頭正常代謝,都可能造成植牙的併發症;再者,植牙安全關係到神經和血管,某些亞洲人和台灣人的牙床骨量比歐美病人少或較狹窄,植牙條件相對較差。

然而,治療上醫師若僅憑手感和目測進行植牙,可能在角度或方位上出現誤差,鄭聖達指出,若能藉由電腦斷層掃描在手術前掌握牙床結構、骨質狀況及適合植牙的區域,結合影像檢查及數位口掃檔案,結合牙床骨和黏膜、牙齒位置的影像,利用電腦計算印出數位導引板,就能在術中幫助醫師判斷正確的位置。

鄭聖達說明,植牙過程搭配新技術如影像檢查配合儀器植牙定位,採用動態導引植牙的方式,就能縮短手術時間,增加手術預期性,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此外,來自美國較新的技術則是動態3D影像搭配藍光導航系統,雖無口內導引板,但依據術前制定的治療計畫,利用藍光追蹤口內定位儀,看到肉眼難測的死角或神經部位,能精準針對植牙預計鑽孔的位置,術中並及時校正方向位置是否正確,能降低誤差值。 植牙前必須掌握植體的長度、植入的角度、平行度,並能與骨基緊密結合,鄭聖達解釋,導引板和藍光植牙都能幫助初學者醫師操作植牙更順利,但醫師的專業與經驗仍是不可缺的,尤其有些病例植牙的深度與骨頭、神經血管的距離較近,手術難度較高,若不慎鑽孔時碰到神經或血管就會出血、甚至麻痺,藉由導引板和藍光植牙能讓醫師對於神經血管的位置一目了然,定位精準、縮短手術時間,避免後續產生可能的併發症。

針對3顆以上缺牙或All on 4、All on 6全口重建植牙,藉助導引板植牙或藍光植牙,都有助定位精準、提升植牙安全性。臨床上1名近7旬的高齡奶奶,原本很害怕植牙,經過討論溝通後,選擇使用導引板定位方式,進行下排6至7顆植牙,手術時程大幅縮短,且術後傷口復原快,現在已能開心享用美食。

台灣的植牙技術雖然已很普及,而且術前及術中都有高科技的輔助,能大幅縮短植牙時程,鄭聖達提醒,坊間部分診所強調1日重建的植牙方式,並非人人適用,有些病患骨頭條件太差,仍需骨頭癒合時間才能承載咬合的受力,植體旁至少應有2mm的骨頭會比較理想,建議消費者應尋求專業且有豐富植牙經驗的醫師,多諮詢多比較,才能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

2020-10-20

 

水雷射治療
「露齦笑」破壞美感 水雷射牙齦整形笑容加分

自拍時露齒微笑,若是看到醒目的大牙齦,將瞬間失去美感。牙科醫師指出,燦爛笑容除了牙齒整齊亮白,完美的牙齦比例更是關鍵。一般民眾對於牙齒美觀的重建,多著重於整牙、補牙等硬組織的修復,其實牙周軟組織也扮演重要角色,擁有協調完美曲線的牙齒牙齦比例,才能為燦爛笑容加分。(2016-02-04 NOW健康 楊欣菲/台北報導)

臺北市牙科植體學會理事、雅偲牙醫診所院長鄭聖達醫師表示,若牙齦肉太多,運用傳統電刀或手術方式處理牙齦整形,但手術過程需切除牙肉、翻開皮瓣,露出齒槽骨加以修型,術後以縫線縫合,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術後病人必須服止痛藥且恢復時間較長,讓許多民眾望之卻步。

隨著水雷射儀器問世,可以傳統牙齦整形術式,切除多餘牙肉,不需翻開牙肉治療的特殊手術方式,無痛、傷口小、不出血、不腫脹,恢復期只需3至6天,術後即可正常進食,治療過程快速舒適。少了高速鑽牙時所產生的噪音,讓許多擔心鑚牙及害怕針頭的民眾鬆了口氣,可以放心坐上診療椅接受牙醫治療,且水雷射具生物刺激作用,相較傳統電刀切除術,能增加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細胞活力,達到降低發炎感染機率,近年來,逐漸受到愛美人士的肯定。

水雷射療程是結合水與雷射,利用2780nm波長的雷射光源,激發水分子成為具有高速動能的狀態後,作為組織切割的媒介。雷射所產生的能量會充分被水吸收,在手術過程中不會產生熱及震動,讓病人疼痛感大幅降低,減少對麻醉的需求。

鄭聖達醫師指出,舉凡笑齦、牙齦肉過多、門牙太短或太方,或微笑時露出牙齦一高一低、線條不美觀,都可選擇水雷射牙齦整形術來改善。此外,牙肉上的黑色素,也能利用水雷射去除。牙齒美觀區的改善除了牙齦整形,也可按照個人牙齒條件,搭配美白貼片或全瓷冠進行治療。

水雷射治療是安全性高的輕度外科手術,大多數民眾都適合,但患有牙周病、蛀牙等牙科疾病者需治療後才能進行。水雷射牙齦整形術後2周期間,病人宜多用漱口水漱口、以棉花擦拭血跡,暫時不使用牙刷清潔,以加速牙齦傷口癒合。

牙齦整形是改善牙齒美觀區的重要環節,民眾應慎選具手術專業訓練及豐富美學臨床經驗的牙醫師,針對個人需求及狀況,規劃符合患者的個別治療計畫。鄭聖達院長提醒,民眾平時應學習有效預防牙周病及牙結石,如此才能常保優美牙齦及亮麗齒形。

2016-02-04

「露齦笑」破壞美感 水雷射牙齦整形笑容加分

 

牙周病與植牙

一名40多歲的中年婦女,一年多前因罹患牙周病就醫治療,事後卻沒有定期回診追蹤,之後又因牙齦腫脹、流血而再次就醫,確診為牙周病復發。不僅得重新進行療程,也因為齒槽骨嚴重受損而須拔除,經牙醫師評估得花費近百萬元重建,相當於一台名車,讓她悔不當初。(2016-07-07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鄭聖達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對於治療後的追蹤總抱持著輕忽的態度,不在意回診檢查的重要性。如上述個案中的婦女,在初次就診時,牙齦便有輕微的發炎及紅腫問題,且牙齦已出現從牙齒表面剝離的跡象,診斷為輕度的牙周病。經過2個月的積極治療後,附著於牙根表面的細菌、牙菌斑及牙結石等沉積物已全數清除。

然而,患者在接受完療程之後卻忽略了定期回診檢查,導致牙周病復發,並且演變成重度牙周病,先前做過的治療功虧一簣,也有多顆牙齒因牙周破壞太嚴重,無法挽救,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拔除。整體治療及植牙的重建療程,推估需花費近百萬元,令她感嘆沒有定期回診的代價真大。

牙周病即使治療完畢還是會復發嗎?鄭聖達醫師解釋,牙周病的發生並非一時半刻,而是日月累積,除少數如糖尿病、遺傳因素、壓力、特殊藥物等引起,多半與個人口腔衛生習慣有極大關係。若因清潔的工作做得不夠徹底,讓牙菌斑、牙結石、食物殘渣等堆積於牙齒周圍,這些細菌便開始累積在牙齒表面,使牙齦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引起牙周病。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鄭聖達醫師指出,有近半數的牙周病患者因回診不確實,最後反而付出更多時間與金錢治療,既傷身又傷荷包。事實上,回診的重要性在於確認牙周病是否有復發的跡象,更最重要的是指導患者維持口腔衛生,追蹤患者潔牙習慣是否改善。原則上療程結束後,每3個月需回診一次,待情況穩定則改為半年到一年回診一次。

最後,鄭聖達醫師也提醒,高達八成中年以上民眾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病,嚴重者化膿腫大、口腔出現異味、牙齒鬆動,甚至直接脫落。建議民眾應盡早就醫治療,若有出現牙齦出血、牙齦邊緣紅腫,且狀況持續多日未見改善,便應立即就醫。一旦接受治療,則須遵從醫囑,改善潔牙習慣、定期回診,減低復發機率。

2016-07-07

牙周病未回診再復發 重建代價等同百萬名車

 

牙齒矯正

科技業大老闆事業呼風喚雨,竟受牙周病煎熬。一名科技大老被牙周病困擾,因害怕看牙醫的鴕鳥心態導致牙齒鬆脫,在接受植牙治療後卻又不慎釀發炎,加上牙齒排列不佳以致清潔無法徹底,使得牙周問題更惡化。最後經過矯正治療後,重新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現在已能輕鬆享受美食的樂趣。(2013-10-27 NOW健康 江孟萩/台北報導)

牙周病的病因通常與食物殘渣和牙結石日久堆積有關,雅偲牙醫診所院長鄭聖達醫師表示,牙周病初期會出現牙齦發炎、牙齒痠痛、口臭等徵兆,患者通常合併齒列不正情況居多。因為牙齒無法徹底清潔,造成牙垢堆積,久而久之造成牙肉紅腫,進而產生牙菌斑附著於牙齦和牙根表面,細菌滋生後誘發身體免疫反應釀成發炎,嚴重可能造成齒槽骨被吸收,最終難免掉牙的苦果。

齒列不正、咬合不正,可能衍生牙周病的問題;也可能因為牙周病惡化,造成牙齒不正常移動或排列。當牙周發炎問題獲得控制,經牙醫師確認就可以開始進行矯正或重建,牙齒矯正能讓齒列恢復整齊正常,往後的牙齒清潔工作就可立竿見影,事半功倍。

牙齒矯正簡單分為傳統矯正和隱形矯正兩種。鄭聖達醫師指出,臨床上看到牙周病患者接受傳統矯正後,牙齒表面黏有金屬線裝置,加上藉助橡皮筋讓牙齒移位的方式,往往在清潔維持花很多時間,更有些患者因為無法克服清潔問題,矯正過程反而造成牙周病持續惡化。若患者認為戴上大鋼牙過於招搖,就可以選擇隱形矯正,矯正過程中在清潔方便度、配戴的美觀和舒適度,都有大幅度改善。

對於愛美女性或社交需求度高的人士,隱形矯正恰能滿足低調變美的需求。但不同於傳統矯正,制定隱形矯正治療計畫時,會透過3D模擬預先看到矯正演進的過程,同時掌握矯正後的結果。藉由隱形矯正過程,齒槽骨的移動也會有再生力,牙周病患者的牙齒在清潔乾淨的口腔環境下,可能會長得更好,因排列好、適當的受力,甚至會讓牙周的骨頭變強壯。

鄭聖達醫師提醒,隱形矯正屬於被動式矯正,患者每天配戴的時間要足夠、至少需22小時才能收到成效,否則就會延長矯正的時間。另外,建議慎選有經驗、技術純熟的醫師,以及值得自己信賴並能高度配合的醫療院所,才能達到變美又滿意的最佳結果。

2016-10-27

牙周病齒列不正雪上加霜 隱形矯正救援成功

 

牙周病與植牙

上班族好不容易盼到連續假期,可以暫時遠離職場工作壓力,好好放鬆心情再出發。一名竹科工程師難得不用熬夜輪值,在家狂啃炸雞配啤酒,由於平時忙於電腦工作,原本就不注重牙齒細節的清潔,沒想到休假後,發現牙齦流血,用手指按下去疼痛不已,白天吃不下、夜裡睡不著,簡直快瀕臨崩潰邊緣。(2018-04-09 NOW健康 陳鴻謙/台北報導)

台大牙周病兼任主治醫師鄭聖達指出,經過拍攝X光片及口腔檢查,發現王先生不僅有惱人口臭,還伴隨牙齦發炎流血、牙結石等症狀,需要進行牙周病治療手術,否則病菌橫向侵犯擴散,可能整排牙齒都將受到細菌感染,難以保全。

由於牙周病治療時間較長,通常須達6次左右,鄭聖達強調,治療牙周病不只仰賴醫師的專業技能,病患的配合度更是成功的關鍵之一。醫師負責把患者的牙根表面刮乾淨,再觀察牙周的恢復狀況;患者除了定期回診,期間更該注重口腔衛生的清潔保養。

牙周病治療是一種「控制」,讓口腔盡可能恢復健康狀態,牙周組織好比房子的地基,流失三分,房子不穩固,會出現流血、痠疼、腫脹等各種狀況,當出現牙齒搖晃時,就像危樓遇到地震,是口腔發出的高度警訊!不少民眾聽聞牙周病治療的疼痛與療程冗長,難免心生膽怯。鄭聖達進一步說明,傳統牙周治療,必須將受感染的牙肉組織翻開,利用器械挖除、清理深層感染處,術後再縫合傷口,且傷口範圍較大,癒合時間長。

如今醫療科學已相當進步,可透過微創器械、顯微鏡輔助等方式,縮小傷口大小、提升醫療品質,或是搭配水雷射治療,因儀器中的雷射能量另需水分子吸收,可處理牙齒的軟、硬組織,手術過程中只會產生極小的震動感,因此治療時不打麻醉針也不會造成病患的不適感。利用極細的雷射桿頭,能達到傳統消毒器械難以到達的角度,並在不翻開牙周組織、微創無傷口的情況下進行治療,大幅降低治療後的疼痛感,少了縫合過程、出血量的隱憂,術後復原時間也更短了。

許多民眾對牙周病一知半解,仍停留在疼痛感高、治療麻煩等印象,其實最重要的是術前選擇良好專業、願意主動溝通的牙醫師。牙周醫師陳映瑜提到,多數國人的牙周病並非遺傳基因所致,而是清潔習慣太差,加上吸菸、飲酒,飲食後未確實刷牙,導致牙菌斑長久累積於齒縫內,多年下來牙周病自然找上門。提醒民眾,牙周病治療後應避免辛辣飲食,平常善用牙線棒、洗牙機等潔牙工具,養成良好正確的潔牙方式,即可維持健康口腔。

2018-04-09

啃炸雞配啤酒 工程師牙周病惡化瀕臨崩潰

 

牙周病與植牙

遠嫁美國近15年的李小姐,為了配合孩子學業,每年只能利用孩子學校放假時回台探親,年前不小心將以前做的植牙咬斷,導致飲食及咬合不便。由於不想再歷經一次過去傳統手術的折磨,便想了解傷口小、復原快的微創手術,不過她對於療程的精準度及風險仍有疑慮,好在諮詢專業牙科醫師後,決定接受精準度高的導航植牙技術,在專科牙醫師利用數位導板的協助下,李小姐術後恢復良好,已經重拾正常生活。(2019-07-19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

收治李小姐的牙醫師鄭聖達表示,台灣植牙技術日益純熟,但植牙畢竟仍屬侵入性手術,使用高精度3D列印客製的醫療級數位植牙導引板,確實有效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相較於傳統式植牙導板,其精準度提高,同時可以在軟體中透視組織,讓醫師更清楚骨骼深度、牙根和鼻竇、神經分布等,幫助醫師準確地將人工牙根植入事前所規劃的角度與位置,避免在過程中誤傷病患的鼻竇及神經,並縮短手術時間。

談到「植牙」,一般人的印象多半是吃盡苦頭,療程既費時又花大錢。過去傳統植牙多半會先局部麻醉植入的部位,經手術刀翻瓣處理後再將植體植入,傷口需3至6個月的癒合期,期間病患得忍受腫脹、疼痛帶來的不便,以及傷口感染的風險,甚至可能因植牙失敗導致須接受二次手術的情形。鄭聖達強調,植牙手術最重要的就是確認角度、位置與深度,如植體置入時拿捏有誤差,除增加後續假牙製作的困難度,日後牙齒之間的磨耗,也容易造成牙齒斷裂及發炎的機率。

隨著牙科技術的進步,相較於舊時只能單仰賴執行醫師的經驗與手感,現在牙醫還可以利用各種數位工具輔助,更有效地提升手術成功機率,植牙經驗豐富的鄭聖達認為,提高精準度是數位工具最大的優勢,例如透過3D電腦斷層及數位導板,在查看牙齒周圍組織的同時,亦可藉由數位影像設備預先模擬植入位置,不僅縮短手術及復原的時間,也能縮小傷口範圍,進而降低術後疼痛與感染,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人為估算誤差,提升植牙安全。

據統計,台灣1年植入約30多萬顆牙根,植牙率居高不下。鄭聖達提醒,人工植牙為目前治療缺牙的方式之一,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牙齒重建手術名稱,建議患者要先和專業牙醫師充分做好事前溝通,並進行身體各項綜合性評估後,再制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而治療前後,除按部就班的配合醫師指示外,須定期回診追蹤、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口腔衛生習慣,才能延長植體的壽命,保持口腔健康。

粽子黏牙 清潔沒做好小心牙周病

2018-06-15

文:凌芸斐(健康傳媒)

端午節連假來臨,今年你吃了幾顆粽子呢?無論是北部粽、南部粽或是外省粽,粽葉裡包的全是糯米,Q彈黏牙、消化不易,老人家吞嚥尤其要小心,以免噎到。年輕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別以為吃幾顆都沒問題,若是吃太多粽子,不僅不易消化,若不注意口腔的清潔,牙周病很容易就找上門。

牙醫師鄭聖達表示,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較大,容易沾黏在牙齒上,不易清潔,當食物的殘渣積留在牙齒表面,成了牙菌斑營養來源,不斷地繁殖增長,同時還分泌出一種酸性物質,與牙齒接觸後,會慢慢地溶解牙齒的鈣質。因此,吃完粽子後一定要立刻潔牙,除了預防蛀牙,也不讓牙周病有機可乘。

牙周病號稱「口腔內無聲的土石流」,除了會造成牙齦萎縮,還會破壞齒槽骨,面對牙周病絕不能輕忽,一定要立刻處理!鄭聖達指出,牙周病是由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所引起,如果口腔衛生欠佳,牙菌斑長期積聚在牙齦邊緣,刺激周圍的組織,久了整顆牙齒鬆脫,常讓人成為「無齒之徒」。

鄭聖達提到,一旦得了牙周病,傳統的作法為清除牙結石,也就是俗稱的「洗牙」。但是情況嚴重者可能需要進行牙周翻瓣手術,翻開牙肉清潔,徹底將牙根細菌刮除,過程中,病患需忍受極大的痛楚,術後癒合時間也較長。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新的「水雷射治療」降低疼痛不適。鄭聖達解釋,水雷射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雷射光激發水分子,使水分子達到高速動能的狀態,可處理牙齒的軟、硬組織。用於牙周病輔助治療時,過程中只會產生極小的震動感。此外,利用水雷射來輔助清除囊袋細菌時,能達到傳統器械無法到達的角度下進行治療,並降低術後疼痛感,復原時間也大幅減少。

鄭聖達醫師提醒,牙周病主要是由牙菌斑所造成,但仍有一些外在的危險因子,會增加致病的風險,像是吸菸、嚼食檳榔等,都會導致牙齒表面粗糙及牙菌斑增生。另外,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會交互影響,若罹患牙周病將更為嚴重。建議民眾平時潔牙,應選擇適合的牙刷,搭配貝氏刷牙法,每次按摩2至3顆牙位約10至15下,依序將牙齒刷乾淨,並輔以牙線清潔,養成正確良好的潔牙方式,才可維持口腔健康。


實際案例


您知道嗎?

中重度牙周患者沒做治療,平均每人每年會喪失0.61顆牙齒,超過接受治療並定期追蹤者十倍以上。據研究報告定期照護的患者僅不到3%有局部牙周病復發。

立即預約